关于比较均数时,界值的选定?有什么特殊的方法?
以下是网站中的解释:
1) 临床试验中,(临床)界值的选择,应由研究者与统计学家共同商定,是基于统计推理及临床判断的双重考虑;若无公认界值,可参考EMEA《Guideline on the choice of the non-inferiority margin》及《Issues on the selection of non-inferiority margin in clinical trials》等文献.
2) 请注意界值的正负:高优者,效应值越高越好,进行非劣效性检验,界值应为负值(若为OR值,应小于1),若进行优效性检验,界值为正值(若为OR值,应大于1);低优者,效应值越低越好,进行非劣效性检验,界值应为正值(OR值应大于1),若进行优效性检验,界值为负值(OR值应小于1)。
感觉不是特别能理解这个解释。
首先界值是有一个公认的数值?在哪查找公认的界值?无公认则参考网站列出的文献?文献中提示也是公式,难道是有一个固定的算法?
关于比较均数时,界值的选定?有什么特殊的方法?
以下是网站中的解释:
1) 临床试验中,(临床)界值的选择,应由研究者与统计学家共同商定,是基于统计推理及临床判断的双重考虑;若无公认界值,可参考EMEA《Guideline on the choice of the non-inferiority margin》及《Issues on the selection of non-inferiority margin in clinical trials》等文献.
2) 请注意界值的正负:高优者,效应值越高越好,进行非劣效性检验,界值应为负值(若为OR值,应小于1),若进行优效性检验,界值为正值(若为OR值,应大于1);低优者,效应值越低越好,进行非劣效性检验,界值应为正值(OR值应大于1),若进行优效性检验,界值为负值(OR值应小于1)。
感觉不是特别能理解这个解释。
首先界值是有一个公认的数值?在哪查找公认的界值?无公认则参考网站列出的文献?文献中提示也是公式,难道是有一个固定的算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