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样本量计算结果实施研究,一定会达成研究目的吗

即使严格按照样本量计算结果确定研究规模,实施的结果也未必是达成目的。也就是样本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,它取决于以下几个影响因素:1、在计算样本量时,所选择的把握度(Power = 1 - β )越大(当然,所需的研究规模也越大),达成研究目的的可靠性越高;2、计算样本时所设定的试验组、对照组的效应值越准确(越接近研究中的真实情况),达成研究目的的可靠性越高;所以,不要为了减小样本量计算结果,而刻意地低

- 阅读全文 -

重复测量的数据,一定要使用重复测量分析方法?冒失了

当我们在研究中,遇到重复测量的数据,是否一定要使用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呢?答案当然是不一定。对于重复测量的数据,是否需要使用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,要根据研究实际和检验目的来确定,以两个降糖药(T vs C)的降糖试验为例:数据集中,FBG0W是2周导入期的初始(0天)空腹血糖水平,FBG2W是导入期末(14天)的空腹血糖水平,FBG4W、FBG6W、FBG10W、FBG14W分别是用药2周、4周、8周

- 阅读全文 -

还在用课本上的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化?是时候换一个不out的方法了

很多同学在论文中描述自己的随机化方法为: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化;这一方法,如果真地去实施的话,其实还怪麻烦的嘞。其实利用SPSS软件中的随机数发生器,可轻松实现随机化,感兴趣的戳这:用SPSS进行简单随机化(随机分组)。如果觉得上述方法还不够简单,还有更easy的方法(仅需输入3个参数,一键生成随机数字表,可下载为word文件保存):完全随机化(简单随机化)-在线随机化分组,这个随机化的程序,

- 阅读全文 -

为什么肿瘤相关试验中记录最后一次访视时间--写给临床试验行业的统计小白

很明显,这篇文章没有任何的技术性可言,写给临床试验行业的统计小白,普及一点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。OS(overall survival),总生存时间,一般定义为从随机化(也可以是首次用药时间)至死亡的时间长度;这个指标几乎是任何肿瘤相关临床试验中都会采集的数据。所以OS(以及任何其它生存时间)的计算,肯定涉及两个时间点,一个起始时间、一个结局时间。起始时间,只要入组的受试者都会有,如随机化

- 阅读全文 -

样本量计算的目的与基本过程

样本量计算的目的:在一定检验效能(把握度)基础上,确定研究的最小规模。计算过程1、明确假设(1)明确研究设计类型,如完全随机、配对或随机区组设计;(2)确定研究的主要终点指标,也就是拿研究结果中最重要的那一个指标,作为计算样本量的依据;(3)上述主要终点指标的类型,是计量的还是计数的,是二分类还是多分类,是无序还是无序?2、指定检验水准一般双侧检验(即差异性检验)选定α=0.05,单侧检验α=0.

- 阅读全文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