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慰剂对照?其实没那么简单

在新药研究中,都说RCT是临床试验金标准,而对照(Control)又以安慰剂(Placebo)对照为首选,但在实际操作中,因为伦理原因,很多适应症不可能只用安慰剂,如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肿瘤等等。为了达到“与安慰剂对照”的效果,在研究设计中,常常设置一个所有患者都接受的基础治疗,在此基础上,再分别给予试验药或安慰剂。这种研究设计,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安慰剂对照,它属于复合处理对照,以A示基础

- 阅读全文 -

当AI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

为了更新课件中的一个实例,我抛给Deepseek一个任务:16秒之后,它就给出了一个“看上去很靠谱”的实例:Deepseek不仅把实例给了我,而且还“相当专业”地进行了统计计算,给出了统计分析结果:还对结果进行了解释说明:至此,一切都perfect!然后,在我的再三追问之下,它把“原始数据集”给了我:我把数据集导入了SPSS(只为教学使用),一顿操作后发现,SPSS的分析结果与Deepseek给我

- 阅读全文 -

按照样本量计算结果实施研究,一定会达成研究目的吗

即使严格按照样本量计算结果确定研究规模,实施的结果也未必是达成目的。也就是样本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,它取决于以下几个影响因素:1、在计算样本量时,所选择的把握度(Power = 1 - β )越大(当然,所需的研究规模也越大),达成研究目的的可靠性越高;2、计算样本时所设定的试验组、对照组的效应值越准确(越接近研究中的真实情况),达成研究目的的可靠性越高;所以,不要为了减小样本量计算结果,而刻意地低

- 阅读全文 -

重复测量的数据,一定要使用重复测量分析方法?冒失了

当我们在研究中,遇到重复测量的数据,是否一定要使用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呢?答案当然是不一定。对于重复测量的数据,是否需要使用重复测量的统计方法,要根据研究实际和检验目的来确定,以两个降糖药(T vs C)的降糖试验为例:数据集中,FBG0W是2周导入期的初始(0天)空腹血糖水平,FBG2W是导入期末(14天)的空腹血糖水平,FBG4W、FBG6W、FBG10W、FBG14W分别是用药2周、4周、8周

- 阅读全文 -

还在用课本上的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化?是时候换一个不out的方法了

很多同学在论文中描述自己的随机化方法为: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化;这一方法,如果真地去实施的话,其实还怪麻烦的嘞。其实利用SPSS软件中的随机数发生器,可轻松实现随机化,感兴趣的戳这:用SPSS进行简单随机化(随机分组)。如果觉得上述方法还不够简单,还有更easy的方法(仅需输入3个参数,一键生成随机数字表,可下载为word文件保存):完全随机化(简单随机化)-在线随机化分组,这个随机化的程序,

- 阅读全文 -